Search

移工在異鄉面對疫情的狀況已有許多討論。在香港,移工人數大約佔香港勞動人口10%,且大多為從事家庭工作...

  • Share this:

移工在異鄉面對疫情的狀況已有許多討論。在香港,移工人數大約佔香港勞動人口10%,且大多為從事家庭工作的女性幫傭。在強調居家工作、社交距離的狀況下,家傭與雇主必須長時間共處於同一個窄小空間,雙方的關係自然也得再度調整。在本週芭樂文中,陳如珍老師揭露在自己家戶中與已有長達六年默契的家傭於疫情期間的緊張關係,以及在一次懇談後對「親密勞動」更深刻的理解。

親密勞動和情緒勞動還是不同的。情緒勞動是指一個人需要調動情緒的展演才能完成的勞動。而在親密勞動的家傭工作上雖然也牽涉到情緒勞動,但往往是要壓抑某些情緒,以免僱主感到不開心,並且維護「適當的社會關係」。因此,當雇主長時間在家中,即使工作內容有了調整,但情緒上的負擔反而增加。雇主永遠都是工作內容的一部份,這是再多協調包容都無法改變的,而任何經營「良好互動」的期待,都會是情緒上的壓力。這是一個殘酷的事實,也是面對家戶中這位特別的「親密」成員的難題。

https://guavanthropology.tw/article/6884


Tags:

About author
芭樂人類學創始於2009年11月,以台灣青壯人類學家為主的共筆部落格 ,七十多位輪值寫手多任教於大學及學術機構,從人類學觀點探索日常生活、文化況味、社會張力、與世界百態。 芭樂每週一固定上架,此外不定期推出番外篇與 iGuava專題。
「芭樂人類學」粉絲頁
View all posts